求易经中否极泰来的解释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否:不顺利;泰: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据《辞源》“否泰”条解释:“否封名(注,指《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故以言运数之穷通。亦曰否泰。”今之解释,即“泰”就是顺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转化到这个事物的对立面。“否”就会转化为“泰”。唐朝韦庄在《湘中作》诗日:“否极泰来终可待。” 否极泰来,是辩证的规律,即是信仰的理性、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否卦 是乾上坤下泰卦是 坤上签下 易经卦序中,否和泰挨着,否过了就是泰。因此,否极泰来。 好像是否13,泰14.由泰到否需要63卦,这就是这句话的原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