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佛教的区别?

‍‍太极乃一,是宇宙万物究竟之本源,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形而下物理世界的和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故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名之曰“仁”,释迦名之曰“佛”。在修学行证上,儒家修学的最高境界为圣,次者为贤;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神,次者为仙;佛家的最高境界为佛,为如来,次者为菩萨。可见三教修学的最高境界在儒为圣贤,在道为神仙,在释为佛菩萨。儒家讲唯精惟一,道家讲抱朴守一,佛家讲万法归一。而所谓儒家的圣、道家的神、释家的佛,即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认识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极,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混沌一体是为太极。太极生两仪,轻清上浮者为天,混浊下凝者为地,自此始有阴阳,定天地,名日月,分昼夜,辩男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后有年分四季,位有四方。四象生八卦而定天地宇宙大道,八卦继而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揭示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山海经》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三易之中《连山》《归藏》失传,后人见到的只是现在的易经《周易》。可见,易经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所揭示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吉凶悔吝之理,事物发展的无定性之法,无一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故而当今学术界评《周易》为中国人民古老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宝藏。孔子学易作《十翼》,五十知天命而创儒家学说;老子读《周易》心有所得著五千言《道德经》,始有道家理论而成为道教鼻祖。严格地讲,《道藏》经典及儒家“四书五经”之精髓,是道教鼻祖老子与至圣先师孔子学习易经心性彻悟后所写出的心得报告。考证中国文化史,唐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凡帝王们的治国盛世,无一不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而佛学自纪元初期从印度传入中土以来,经历代高僧贤哲的解悟行证,至唐宋时期发展到我国佛学史上的最高峰,由原来的道儒两教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学虽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印度,可到了唐宋时期,具有中国浓厚品味的佛学文化已经形成,佛法在中国已形成了宠大而完整的佛学体系——中国佛学。‍‍‍‍迄今中国佛学已成为世界各国佛学文化的向导,要修学佛法,若不流览中华佛学经典,即不能展现佛法之原貌。佛学发展到今天,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交融,佛学自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若不研究佛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取得造诣是不可能的。我们从儒、释、道三教的基本教义来看:儒家是偏重于入世的,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而道家是既讲积极入世,又讲出世养生。南怀瑾先生把三教比做三店,佛家象百货店样样具全,进去一游必有所得;道家象药店,有病非去不可;儒家象粮店,是必须要去的,实在有其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