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鲁洪生讲《周易智慧》

近日,在国家图书馆的公开课里面听到鲁洪生讲的《周易智慧》,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周易》智慧的精髓,通俗易懂。主要论述以下四部分内容:一、《周易》的发生与内在逻辑结构;二、天道;三、由天道推导出人道;四、《周易》的理想社会。讲座对于我这种《周易》的菜鸟科普能力很强。为了理清讲座的脉络,我做了以下笔记,比较粗犷,紧供记忆参考。 首先提到《周易》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周易》是中国文化之首,既是算卦书,也可以说是哲学书,也可以归纳为政治书。台湾的曾仕强对它的评价是最高的,说它是一本探索宇宙奥秘的书。其实它的本质是一本算卦书,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是它的终极目标,但是象数中蕴含义理,所以说它是本哲学书。同时它通过天道来阐述政治概念,因而又可以说是一本政治书。曾仕强对它的评价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探索宇宙奥秘来探索人生奥秘,揭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要真正的读懂一本书,首先要明白这本书的作者修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跟谁对话的。《论语》中常有“子曰”,其实它对话的对象是君王,搞懂了立场,对一些对话就不难理解了。《周易》也是“为君子谋而不为小人谋也”。 关于《周易》的发生,有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它源于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重忧患。《周易》提供的解决途径是以德除患。通过向天学习、道德修养、道德实践三个途径来实现,它所用的方法是推理的方法,而推天道以明人事。 说它是中国文化之首,因为后人许多著作都采纳了《周易》的思想,诸如《大学》中的“八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推天理、明人事的几个阶段。还有东汉董仲舒的“天人一物”、朱熹的“天人一体”思想都和《周易》息息相关。由《周易》派生了四种人生观: 1.道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忧患始于自我意识,应降低欲望。 2.儒家:是阴阳中阳的放大。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佛家:普度众生,境界更高。 4.现实、世俗的人生观:“有花堪折直须折花,莫待无花空折枝。” 个人认为四种人生观应综合运用,《周易》智慧的哲学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定义的,讲究灵活、顺势而为。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去发现美,活在当下,“过往不恋”。遇到机会时应“争其必然”,明显的劣势时应“顺其自然”、“安之若命”。无论何时都应心存善念,感恩心是好运气的核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任何一件事决定好了后,关键是心态要平衡,不要患得患失,欲望该做减法的就去繁就简。 对于天道的建立,鲁洪生老师总结了六点精髓: 一是天人合一。人的道德规范要遵循天地的运作规律。 二是太极两仪的本体论。《易转》将太极作为世界的本源。《易》由两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三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四是万物交感推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作用。这世界有阴阳两极,只有阴阳交感,天地交感才会深深不息,天地不交则闭塞。 五是发展才有前途。“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六是周而复始,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周易的“易”,一是变化,二是不变的规律。春夏秋冬天地往复变化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最终发展规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周易》这些精髓用马列主义哲学的观点来概括,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明人事,主要是由天的运作规律,也推理出了人类的道德规范。如子曰:“《易》其至埃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比如从“无往不复”,推导出人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如见机而作,防微杜渐,悟出人道的精微之处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见机而行。“履霜花坚冰至”推理出一叶知秋的变化。又如“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不可长久也。 《周易》的智慧很多,最大的智慧表现在前瞻性,引导人的行为。世界是变化的,但是在变化的后面也有亘古不变的规律存在,认识到了规律以后,人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说在客观条件相同时,积极向上,可以改变人生。